
伊朗,西亚古国,充满异域的波斯风情。我们对她的了解,只能是通过电影、电视和报纸,看到的往往是黑袍长衫以及重重包围之下的生命,独特浓重的伊斯兰建筑、意义非凡的宗教文化......
德黑兰,伊朗国首都,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如同《德黑兰宣言》一样出现在历史书中。伊朗因为被国际制裁,大部分德黑兰的形象是诸如电影《逃离德黑兰》之类的。
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和舞蹈式样是如此别致而独特,生活其中的人们看上去却又传统保守,女人往往裹得严严实实,相互间不置一词,太多的人不言不语地存在于这样一座人口泱泱的城市......让人生出逃离的意味。
那么,真实的伊朗是这样危险的吗?真实的德黑兰是这样充满压抑吗?于是,一位背包经过的荷兰企业家,似乎想要用一场马拉松向世界证明:真正的德黑兰,没有人想要逃离......
萨巴斯蒂安·史迪顿(Sebastian Stranten)是一位荷兰企业家和曾经的背包客,他在2005年第一次到伊朗旅行。萨巴斯蒂安一直致力于增进伊朗和西方世界的友好关系。在伊朗的旅行经历启发了他在这座古城举办首届马拉松的想法,于是在设拉子(伊朗南部最大城市)筹办了2016年4月9日的首届以“跑在伊朗”(I run Iran)为主题的伊朗马拉松。
而现在,他决定将这场赛事引进伊朗首都德黑兰,并且刨除了对女性选手参赛的限制,可谓是伊朗首都首场马拉松,伊朗首场女性可以参加的马拉松!这样重大的尝试,为什么会选在德黑兰?
要知道,在伊朗女性在公众场合必须长袍长裤配头巾包裹,别说跑步,就是私密性很强的聚会都必须小心行事。
伊朗,这个有着5000年浩瀚文明史的国家,承载着太多岁月的痕迹。如果说在西域尚且有文化可以同华夏文明相提并论,大概除了伊朗再无其他了吧。波斯文化融进伊斯兰风俗,组成了世上最瑰丽传奇的画面。
一面是古老悠久的民族历史,另一面则是延续千年的宗教传统。千年来,伊朗国土四周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文明都在惨烈的冷兵器征战中消亡了,但唯独伊朗屹立不倒。
马什哈德,曾经阿夫沙尔王朝首都、现今伊朗的第二大城市,更是什叶派穆斯林的圣城之一:在这里安葬着十二伊玛目之一的阿里·礼萨。这里圣殿林立,让人充满对一座城市的朝圣感。
卡尚,沙漠旁的绿色小城,一座充溢着波斯风味的传统城池。这里横亘着精美的巴扎,每个人都能置身其中,感受古代波斯的精致意味。
伊斯法罕,这是一座能够代表波斯文化至高力量的城市,它给人的感觉,永远像是在巅峰、辉煌,无可比拟。在伊斯兰信仰占据了波斯的同时,波斯人也瞬间改变了伊斯兰文化本身。波斯的文化已经根植千年,他们的王朝堪与罗马帝国相较,这里的国都富丽堂皇,让那些从沙漠里走出来的阿拉伯人感到震惊!
而相对于伊朗5000年的灿烂文明史,德黑兰可说是这个古老国家的“年轻”首都。公元13世纪以前,德黑兰只是当时的首都雷伊城郊区的一个村落,尔后渐渐兴旺起来。到了恺伽王朝时期的1788年,才确立德黑兰为伊朗首都。在礼萨和巴列维国王时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伊朗石油财富剧增,这座城市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一座相当发达、繁华、时尚、开放和西化的大都市,在当时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德黑兰”在波斯语中意为“暧坡”。它位于伊朗高原的北部,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的山脚下,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200-1900米。北部的房子呈阶梯状依山而建。厄尔布尔士山挡住了北面来自里海的寒风,因此,虽然德黑兰所处的纬度和北京相近,但冬季并不十分寒冷。德黑兰的天气常常朗日高照,往东北方向,可以遥望伊朗最高峰----终年积雪的壮丽的达玛万德峰。
若你从老机场(梅赫拉巴德机场)下飞机,一出机场不远,在一片很大的广场上,一座独特的倒丫字形建筑一定不会被你的视线所忽略,那就是作为伊朗国家象征的,德黑兰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塔。广场是德黑兰重要的政治活动舞台,重要的集会、游行和国庆阅兵式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若你从新机场(霍梅尼国际机场)下飞机,在进城的路途中,一定不会错过一座闪闪发光的金色圆顶建筑,那就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创始人——最高领袖霍梅尼的陵墓。这里理所当然地成为伊朗及其邻国什叶派穆斯林的主要朝拜地之一。
虽然德黑兰的建筑和人们衣着的外部色调及样式让人感到沉闷压抑,但德黑兰人的内心却热情奔放,富于激情。他们能歌善舞、长于交际。每到周末的的家庭聚会上,或婚礼party上,男女老少最热衷的就是跳波斯舞。他们一跳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一边纵情地大声歌唱,一边摇头晃脑全身抖动地跳舞,还不时地来一个恶作剧,逗得满堂轰笑。跳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吃饭,然后再跳,直至深夜。他们听音乐,喜欢把声音放得很大。在街上常常能听到放着震耳音乐的小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
除了跳舞,德黑兰的人们还喜欢郊游、野餐、爬山,甚至于跑步。于是乎,首届德黑兰马拉松顺应民意,将如火如荼地在2017年的春天盛开。
整个比赛将在伊朗首都自由纪念碑举行,女选手也可按照赛事服装要求穿着参赛。这个意义实在深重,伊朗是个男女有别的国家。出海关时有女士通道,地铁有女士车厢,清真寺有女士包间,健身房也有不同时间的男女专场。而男女共同跑在路上,接受数十万观众的注目,这真是一项意义深重的变革。
尽管女性破天荒地可以参赛,但并不能穿着随意地跑在路上,入乡随俗,无论是外地选手还是本国选手,都还应该遵从当地的习惯。
当在城市公共场所行走时,男人不能穿短裤,可以穿短袖衬衫。在体育活动期间,可以穿运动短裤。妇女有义务穿头巾或运动围巾(使你的头发将被覆盖)。长袖T恤和运动裤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请记住,T恤的长度不能太短(T恤必须覆盖你的臀部)。 你不能穿短裤或裙子露出裸露的腿。
第一届德黑兰国际马拉松将在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扎迪纪念碑开始。这里是2500年历史波斯文化和历史的标志。运动员将穿过德黑兰的街道,由成千上万的快乐的伊朗人沿着路线鼓掌加油。第一届德黑兰国际马拉松的终点将在巨大的阿扎迪体育场,场馆可以容纳90000人,所有完赛的英雄将在这里接受最盛大的赞美。
也许你看过那部广为人知的伊朗跑步电影《小鞋子》,主人公为了给妹妹赢得一双鞋子经历了太多周折,但孩子奔跑在乡野之间的快意和伊朗普通家庭的那份朴实纯真,都深切打动了观众的心。而现在,该是你亲身去体验这个国度的机会了!
附记,赛事总监采访
你曾经是一名背包客,能跟我们讲讲背包客的经历吗?你一般怎么选择目的地呢?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来到伊朗?
背包客就好比现代流浪汉。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背包,他们会跟随着脚下的路到处游历,而这正是结识不同文化背景人民的最佳方式。我认为,目的地是命运的指引,这也是我能来到伊朗的原因。我不想从电视上老套的宣传片里了解伊朗,而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认识这座城市。
(古列斯坦皇宫)
你第一次来伊朗是什么时候?途中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大概在十年前,我去过古丝绸之路,从伊斯坦布尔到克什米尔。我背包从土耳其坐火车到的伊朗。这六个月的旅途中,在伊朗的时间是最愉快的。作为一个游客,我在伊朗一点也没感觉到孤单,途中总有热情的伊朗人民在帮助我。文明友好的伊朗人民让我觉得非常温暖,那些历史遗迹更让我赞叹不已。古列斯坦皇宫、菲因花园、乔加金字塔、罗斯塔姆和波斯波利斯是我最喜欢的几处。
你正在筹办伊朗的首届马拉松比赛,那么,这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举办这场比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确实,举办这次比赛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我一直在努力搭建各国间文化的桥梁。马拉松是一项非常棒的国际性赛事,跑者不分文化或宗教,都能够友好的参与其中。可以说实现了人类的团结。
大众对这次赛事的反响怎么样呢?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名来自35个不同国家的男性跑者提前注册报名了。很多人非常支持我这个想法,尤其是住在海外的伊朗人,因为这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举办马拉松比赛。
“跑在伊朗”会是伊朗唯一一次马拉松赛事吗?今后会成为系列赛事吗?
我们希望是。第一次举办马拉松赛事确实不容易。有了这次经验以后,我们希望今后能在设拉子或者德黑兰继续组织赛事。但是很遗憾的是,第一届我们只能邀请男性选手参加。我们知道,有很多喜欢跑步的(伊朗)女性也希望参加比赛,我们争取在下一届比赛中能得到许可,邀请女性跑者一起参加比赛。马拉松比赛可以很好地把跑步这项运动在伊朗年轻人中推广开来,让更多人享受到跑步运动的快乐和健康。
举办这项赛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通过这项赛事,你希望带来怎么样的国际影响呢,特别是考虑到伊朗在宗教和世界上的特殊位置?
我们的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团结!我希望带给伊朗更多积极正面的形象。这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马拉松赛事,更是打开波斯世界的一扇大门,可以让更多人发现伊朗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