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马亲历故事:当比赛关门一个半小时后……
小米 2018-04-25 19:54:14
对于超过关门时间仍然在赛道上的跑者,每一场比赛的处理方式都不同,到底应该重视人情?还是严格尊重规则?情与法该如何抉择?体育精神重要的到底是”更快更高更强“,还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每一场马拉松比赛,都有关门时间: 赛道需要开放交通给公众,工作人员需要休息,而比赛始终都应该结束,不然就不能称之为比赛。对于超过关门时间仍然在赛道上的跑者,每一场比赛的处理方式都不同,到底应该重视人情?还是严格尊重规则?情与法该如何抉择?体育精神重要的到底是”更快更高更强“,还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

 

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波士顿马拉松也不例外,它给出的关门时间是这样的:

 

“波马分四波出发,第一波10:00起跑,第四波11:15起跑,从第四波起跑的最后一名选手跨过起跑线开始的六小时后,官方计时芯片将不再工作。超过这个时间仍然未能完赛,您仍然可以跑,但是没有官方成绩。


组委会按照最后一名选手通过起点后,以14‘32/英里的速度来计算交通管制结束的时间。当交通管制结束后,如果您愿意,您仍然可以继续奔跑,但是赛道补给和分段计时毯都会撤掉,组委会将派工作人员骑自行车支援。

 

笔者参加了2017年波士顿马拉松,并且刻意作为第四波起跑的最后一名选手跨过了起跑线,彼时手表的时间指向11:23分,比官方宣告的第四批出发时间11:15分晚了8分钟。这意味着,本次比赛的关门时间就是17:23分。17:23之后都发生了什么?波士顿的终点大门,代表着传统和荣耀的独角兽奖牌,是怎样等待着那些未能完赛的跑者的?当波马关门之后是怎样的情景?

 


晚上19:00分,比赛关门一个小时半小时后,笔者在完赛波马并顺便参加了官方颁奖典礼后没有回到酒店,而是选择到终点线旁围观。刚一到终点现场,笔者就知道自己来对了!掌声,欢呼声,波马终点的喧嚣一如几小时前笔者冲线的时刻。唯一的区别是,围观人群的数量少了不少,人群也不再分列两侧,而是聚集在终点线前。比赛已经关门一个半小时了,他们在做什么呢?


 每隔几分钟,都会有明知道比赛已经关门,却还在坚持奔跑的参赛者蹒跚而归。围观的人群用最热情的声音迎接他们,“你实在是太棒了!”“你做到了,你可以的!”,大家自发的让出一条狭窄的可以通向终点的通道,每个人都伸出手臂跟这些在关门时间后才跑回来的跑者击掌,欢呼着看着他们冲线,向迎接英雄一样迎接着他们的归来。我不知道文字能否准确描述当时的氛围,于是笔者制作了一个只有1分钟的视频,请一定要点开看完,请告诉我你的感受!



比赛关门了吗?是的!视频中你可以清晰的看到,终点线前已经停靠了各种服务车辆,略显拥挤嘈杂,选手们甚至和工程车辆一起跑过来,工人们也已经开始着手拆除脚手架。除了终点线旁的五十米,波士顿全城都已经解除封路,车辆畅行无阻。官方计时芯片已经停止计时。笔者也特意去官网查了这些跑者的号码布,他们并没有成绩。



比赛关门了吗?没有!我震惊的看到,第121届波士顿马拉松独角兽奖牌,以及属于完赛者的荣耀,一分不少。这些迟归的选手们带着满脸的幸福和骄傲,完成了或许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个城市对待冠军和最后一名选手,没有任何的区别,那些欢呼那些鼓励那些热情,从头到尾都感染着作为参赛选手的我,以及作为围观群众的我。体育精神除了”更快更高更强“,还应该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是的,每一个坚持到最后的选手都应该获得属于他们的荣耀,拥有121年历史的波士顿马拉松知道这件事,波士顿人民也知道这件事。



终点始终等着你,只要你坚持,你就能完成属于你自己的马拉松——我想,正是这样的信念才能支持这些在关门时间后仍然在赛道上的跑者亦步亦趋,踉踉跄跄的完成这漫长而艰难的42.195公里吧。

 

19:20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搀扶着一个上了年纪的女性跑者跌跌撞撞的走在通向终点的路上,女性跑者身穿261的T恤,显然是Kathrine全球精英女性波马五十周年战队中的一员,路两侧的行人无不给予掌声,年轻的女孩子用手势比划着,”掌声不要停,她就能坚持住”,这一幕太让人动容,于是我跟在她们的后面一路拍摄,同样是一分钟的视频奉上:



抵达终点后,这位上了年纪的女性跑者显然已经力竭到了极点,终点围观的人群张罗着给她找了椅子坐下,不停有人把自己身上带的水和食品送来给她,我也把自己的波马防寒披风和赛后恢复饮料一股脑的给了她。裹着披风,挂上奖牌,坐在椅子上重重喘着气的女跑者不停的说着感谢,然后拉着那个年轻的女孩子:“请你一定不要离开,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要不是你,我一定不能完成比赛,实在是太感谢你了。”


陌生人在赛道上的感情

 

直到这时,围观的人群才知道,年轻的女孩子和女跑者根本是陌生人,几公里之外,女孩子发现女性跑者实在是跑不动了,于是搀扶着她,陪着她一起完成了比赛。围观的我们再一次鼓掌赞叹,女孩子激动万分的抹着眼泪,看的我们都要跟着哭了起来。

 

在波士顿马拉松上,泪点似乎特别的低,你会彻底被这座城市的热情所震撼。你又特别爱笑,因为你一直看到这个世界最美好最美好的一面。


笔者和她们在一起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波士顿的天空从火烧云变成淡墨色,此时,掌声再一次响起,大家开始呼喊一个人的名字,“Daryl”“ Daryl”!又一位跑者回来了,显然很多人都认识他。他的身后,有两个人拉着”波士顿坚强”的条幅跟随。说实话,一直他跑到近前跟我击掌,带着微笑跑过去,眼神不太好的我都没有发现异常,直到人群将他团团围住,摄像记者开始采访,我才发现,他的双腿从膝盖以下完全截肢,他没有小腿,没有双脚,他是刀锋跑者。


正在接受采访的Daryl Farler

 

媒体采访结束后,很多人跟他合影,我也找到他合影并采访,合影的时候,帮忙拍照的姑娘耽搁的时间有点长,他略有些趔趄的把身体重量倒向我,我马上扶住她,他很抱歉的说,“对不起,我实在是站不住了。”

笔者和Daryl Farler

 

Daryl Farler即便失去了双腿,从身体上来讲也是一个大块头,高高壮壮的他看上去并不适合跑步。笔者得知,小的时候Daryl 也并不喜欢跑步,也一直是个肢体健全的正常人。直到2006年,在一次事故中他失去了小腿和双足。受伤后的几年中,他一直饱受抑郁症的折磨,体重剧增到280磅。直到2011年,也就是30岁的时候,他被邀请加入截肢刀锋跑者慈善组织中,才从痛苦中恢复并找回自己,从这时开始跑步。


从最初的五公里,到半马,全马,铁人三项,长距离越野赛,Daryl Farler 已经连续四年完成Ragnar接力赛(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长距离接力系列赛,比赛距离大约200英里,需要在两天一夜完成,每只队伍一般由12人组成,Daryl所在的队伍成员都是刀锋跑者) 。2016年,他是波士顿马拉松官方记录的最后一个完赛者,成绩是8小时25分。2017年,显然他的出发时间晚于去年,所以我在夜色中迎接到了他。为什么要跑马拉松呢? “我只想告诉大家,如果我都可以跑马拉松,你也可以!” Daryl Farler面带微笑的说,他汗津津的橙色T恤上写着”没有双足,没有借口"。


2017年的波士顿马拉松到底什么时候结束的呢?晚上8点多了,波马终点还是人声鼎沸,不断的有跑者归来,也始终有人坚持守候在终点。笔者在完赛后一直没能休息,此时又累又饿,实在撑不下去了,最终还是决定提前返回到酒店。然而就在酒店门口的马路上,又碰到跑者接二连三的归来,夜色中,组委会的摩托车相伴护送着他们渐行渐远,而行人在路边还在不断的为他们鼓掌加油,这座城市的温暖超乎你的想象。


夜色中,摩托车护卫队中的跑者


笔者翻了一下记录,2016年的波士顿马拉松,72岁的女性跑者Fran Drozdz最后一个穿过终点线,时钟指向晚上8:45分。Drozdz也是个老手了,她完成超过75个马拉松,当她被授予独角兽奖牌的时候,喜极而泣。


2016波马最为一名完赛者


2015年最后一名通过波士顿马拉松终点线的人是39岁的Venezuelan Maickel Melamed,他曾经患有肌营养不良症,在小的时候,父母正是把他带到波士顿来看病,波士顿对于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15年的波马是在凄风冷雨中进行的,Melamed正是在大雨中用了20个小时才完成比赛,一路上有很多热心的志愿者加入,为他举着雨伞,为他欢呼,陪着他一起走到终点。


2015波马最为一名完赛者


除了波士顿马拉松,笔者还参加过很多马拉松比赛,印象最深的关门有两个:

 

2016年9月,北京马拉松。6小时15分钟后,官方锁上了鸟巢广场上通往终点的铁门。笔者站在大门旁,几分钟的时间内,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北马跑者止步于这个紧闭的大门,距离终点还有200米, 你甚至可以看到铁门后终点那高高的拱门,这短短的200米此时犹如深壑,挡住了已经奔跑了42公里的他们。其中一位女性跑者,已经75岁了,眼睛里的失望和痛苦,让人不忍再看下去…..

 

笔者在北马终点钱200米前拍下的画面


2017年2月,日本冲绳马拉松。7小时后,官方缓缓的放下了终点体育场的自动卷帘门。笔者站在门外,看着工作人员组成的人墙拦住了接二连三涌过来的跑者,其中一个人奋力的挤过人墙,一个鲤鱼打滚从卷帘门下侥幸钻过,引起一阵阵尖叫。他成功了,更多的人被拦在体育场外,距离终点还有最后400米。随着最后这个勇敢的跑者冲向终点,几声礼炮鸣放向天空,宣告着比赛的终结。



正如开篇所言,对于超过关门时间仍然在赛道上奔跑的跑者,每一场比赛的处理方式都不同。到底应该重视人情?还是严格尊重规则?情与法该如何抉择?体育精神重要的到底是”更快更高更强“,还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孰是孰非各位看官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可是法与情真的不能够做到平衡吗?波士顿选择了它自己的方式。于法,波马设定了严格的关门时间,超过关门时间的选手,没有官方计时成绩,严格遵守体育规则,同时,波马根据设定时间逐步开放交通管制,减少对居民出行的影响。于情,比赛关门后,仍然允许跑者坚持完赛,波马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终点颁发奖牌,同时为了保护最后的跑者的安全,安排摩托车开道或者尾随守护跑者。而波士顿这座城市,则自始至终用最大的热情守护着马拉松跑者,无论是冠军还是最后一名跑者,都得到这座城市满心的尊敬和欢呼,正如波马121年来的坚持,正如它被冠以的"马拉松跑者心目中的圣殿"这一美誉。


近日,关于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即将吸收中国马拉松赛事入选的新闻铺天盖地,在庆祝这一好消息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在内心认清楚中国赛事和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差距? 除了赛事组织方面,除了法与情之间的平衡,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居民,能否真正理解马拉松的意义,能否像其他大满贯赛事的城市人民一样因为热爱这项运动,所以才能用最大的热情给全世界的跑者带去关于这座城市最美好的回忆?中国的马拉松赛事真的在三年内就可以成长为大满贯之一并且不愧于这个称号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出你的看法。



立即报名